捷克布拉格-華倫史坦將軍宮殿壁畫中世紀的歐洲,除了羅馬式的鑲嵌藝術,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以外,當然也有純粹的繪畫。那我們現(xiàn)在就必須來看看這種繪畫。不過雖說是繪畫,其中大部分都是裝飾基督教堂內(nèi)部或王侯宮殿、貴族邸宅的壁畫。用筆畫在羊皮紙上的書籍插圖,例如日耳曼人的美麗故事《薔薇園傳說》的插圖之類,雖然也有,不過大都是幼稚拙陋的東西。雖然說幼稚笨拙,也有它的趣味,不過在中世紀繪畫中,具有一定精神而又經(jīng)得起推敲的作品,可以說不多,這確是事實。大部分繪畫,特別是宗教壁畫,和希臘人、羅馬人的作品比較,都極為粗糙,甚至非常生硬。人物沒有動態(tài),沒有表情,沒有生命感。為什么呢?是因為日耳曼人較之希臘人、羅馬人天資差嗎?并不是那樣。他們到文藝復興時期也創(chuàng)作出許多杰作。這大概是因為剛剛擺脫野蠻殺戮狀態(tài)不久的緣故吧?然而不妨再深入考察一下:當時的繪畫,特別是壁畫,都是由貴族或主教訂貨而畫的。他們一建成新的邸宅,新的教堂,就向所屬地方的人民發(fā)布命令,讓他們裝飾內(nèi)部。人民平常或養(yǎng)牛、耕田,或打鐵,作其他工作,而布告一出來,馬上就成為做藝術裝飾的工匠了。當然,最初全是農(nóng)民或匠人,并沒有專門的畫家。后來有了畫紋章或紡織品的草圖的,也有了類似畫畫的職業(yè),然而仍沒有畫畫的專家。在這里,壁面是先決條件,繪畫技術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。有了墻壁就畫畫,如果沒有墻壁,也就不能畫畫。至于特為磨練繪畫u技巧/u進行訓練這類事,直到后來很久,都沒有進行過。因此,大部分都是幼稚、粗淺的外行人畫的畫。這種給人以外行人的感覺,也表現(xiàn)在對人體研究不足方面。在中世紀的畫中,有的頭特別大,身體特別小,按我們今天的常識,人體的比例是頭1,軀干2,腰以下為3,一般認為最好。
中世紀的畫在遠近法方面也是不講究的,這也是看起來像外行人的畫的一個原因。不過,其中實際上也有些道理,因為如前所述,當時的歐洲,鑲嵌藝術普及;鑲嵌藝術是用碎石片作的,因此不管怎樣精巧,也不能做到纖細,例如背景大多省略,有的附上金屬薄板,就那樣對付了事;此外畫面也沒有遠近法。鑲嵌藝術的特點,倒不如說就在于這種不是寫實的、原始的趣味。因此,中世紀的繪畫,可以說是鑲嵌藝術的兄弟,模仿鑲嵌藝術,遠近法也就被認為不太重要。描畫開始重視遠近法,是以后的時代,即文藝復興時期。
匠人畫家在貴族或主教的領地內(nèi),如果沒有畫紋章或圖案的匠人,或者即使有技術也不怎么高的時候,就不得不從別的地方,請來畫得好的匠人。這種匠人報酬多,待遇優(yōu)厚。一個匠人的畫家,可以一生都為貴族或主教所雇用,然而大多是按短期契約,作一個月或一年工作,期限一到,拿了報酬就返回故鄉(xiāng)。成了受人歡迎的匠人畫家,就受到各方面的爭聘,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,這類巡游者是很多的。這樣一來,匠人畫家,自然而然專心于工作,技術也就不斷進行。又經(jīng)過一段時期,終于進入稱為文藝復興期的輝煌時代。
中世紀的精神中世紀職業(yè)畫家所畫的,大部分是有關基督教的畫。有關基督的一生,圣母瑪利亞的事跡,有關基督教的使徒,有關舊約的故事等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宗教畫中裸體的也少。不用說,因為是畫在教堂壁上,被認為不雅觀的裸體是不行的;即使是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,這時候也是穿上衣服的,而且還是穿上鑲寶石或金的國王一樣的衣服。大概認為,救世主也必須有威嚴。基督被畫成瘦弱的裸體男人,連衣服也沒有穿的貧民,是比較以后的事情。繼宗教畫之后,是貴族或騎士們的肖像畫,這些畫幾乎毫不例外,都畫得姿態(tài)威嚴。貴族或騎士們是為了把自己作為統(tǒng)治者的形象留給子孫而畫畫的,所以都裝模作樣,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孔。這些人物既無動作,也無表情,只注重威嚴的氣勢,成為中世紀繪畫的精神或傳統(tǒng)。最后還有一點。中世紀的畫家們,都是作為受貴族或主教雇用的匠人而畫畫的,作品上不署名,就如同在今天,匠人做的桶或木屐之類上面也沒有匠人的署名。因此中世紀匠人畫家的名字,幾乎沒有傳下來,有些人就以“畫科隆神壇畫的畫家”、“畫瑪利亞傳的畫家”這種叫法來加以區(qū)別。畫家開始在作品上署名,是在后來文藝復興時期以后。畫家的署名雖然一般認為算不了什么,是件小事情,實際上卻是有趣的問題。繪畫的蓬勃發(fā)展、繪畫中表現(xiàn)出個性,這些都是與署名有關的。
說說您的看法:(無須注冊)
共0條評論暫沒有評論。